Recent Posts by 周天馼 Anselm Chow

婚外情的階段和處理

        婚外情的階段和處理 美琪的丈夫是個「大好人」,並且在教會做執事。誰有需要,他就趕過去幫忙,弄電腦、修理汽車,甚至整理花園,他都非常熱衷,週末、假日經常不在家。一年前美琪在孩子上學後跟一個書法家學書法,很快得到那書法家極大的肯定,認為她有天份、有發展潛質,令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雀躍。對那老師,美琪則覺得他富有氣質、為人浪漫、善解人意。不知不覺,她已對老師產生越軌感情,而且越陷越深,不能自拔。她知道自己已有了婚外情的警號,因此她來尋求輔導。 (more…)
閱讀全文

如何姻親相处

             如何姻親相处 (2014-8-14星島日報墨爾本訊) 來自中國的莊華嬌家婆與兒媳因怎樣給2歲孫子洗澡發生激烈爭執,用錘殺死兒媳而被判囚18年。本來婆媳關係良好,但孫子出生一個月後變差。法官對莊氏說: “關係嚴重惡化,大部分是由於你對文化和傳統問題上的態度…… 在你的文化中,你希望林丹作為你的兒媳能叫你 ‘媽媽’和孝順你。” (林丹16歲由中國移居澳洲。莊氏在中國極貧困的環境中長大,而且因為中國只准生一個孩子,被迫躲入豬圈生兒子,當時她已有4個女兒 ) (more…)
閱讀全文

快樂應否是人生追求目標

      快樂應否是人生追求目標 來到澳洲,開車時見到這裡車牌有888(發發發),NO4444(不死),ETERNL(永生) ,難怪每年這麼多人移居澳洲。全世界人都在找快樂, 世人用各種方法,為要有多些快樂。快樂應否是人生追求目標?這是我在大學上哲學課時其中一課題,當時教授沒有給答案。物質豐富些是否快樂感多些? 快樂感覺是否可以久留? 如果不,為什麼? (more…)
閱讀全文

愛的實踐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愛的實踐 有這樣一個故事,小白兔去釣魚。第一天,一無所獲。第二天,它又去釣魚,還是如此,第三天它剛到,一條大魚從河裡跳出來,大叫:「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,我就砸死你!」試想,如果你給予別人的都是自己喜歡的,不是對方想要的。像這樣的給予是不是有問題呢?  照樣,我們的愛若只是按照自已想象對方的需要而付出,對方會接受嗎?而事實上,多少時候,人活在自我世界裡的付出,常是我們的寫照。 有一晚,我在大學教完了夜課,學生們都匆匆地在夜色中趕著回家。我也提著公事包去搭火車。前面走著一個女生。當她走到路口拐彎的地方,突然跳出一個男生擋著去路,壓著嗓子大喊一聲:「給你的!」這女生嚇了一跳。看清楚,原來是男友來接她放學。正巧要等交通燈,我站在他倆身後,驟然聞到一陣陣炸雞的香味。我看見那男生因著激動而有點臉紅,興奮地從紙袋拿出一只香噴噴、還熱騰騰的炸雞腿遞給女生。那女生開始還笑著,但一看見手上的炸雞腿,馬上眉頭一皺,說:「你怎麼買炸雞? 我豈不曾說過﹑吃了油炸的東西我會長青春痘嗎?」男生一臉沒趣喪著臉說:「我見這炸雞挺香﹑又好吃,想你應該喜歡,沒想起你說過的。」我站在後面聽他們的對話,心裡想,看來他們仍有成長的空間呀: 是否男生要學習多留意對方所重視的是甚麼?而女生也要多留意對方的感受怎麼樣? 在現實生活裡,許多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處事,都很容易犯以上錯誤。例如,在聽人說心事時,便急不及待替對方分析,甚至禁不住予以教訓,結果令渴求獲得聆聽與同情的對方,惟有把問題藏在心底不再表露。 假如作父親的你﹑我,看見仍掛著「P」牌的兒子駕車撞毀了前頭車子的車尾時,而之前已數次提醒兒子不要和前面的車子跟得太近,你﹑我的反應會是大發雷霆嗎?其實那一刻,兒子心中多數是滿了不安和自疚,他最需要的是父親的體諒和安慰,而不是責罵或教訓。請問,你﹑我能否捨放下自己乘機斥訓的意欲,轉而給予兒子所需要的理解和體諒? 愛,是給對方予尊重。有位母親因著愛,趁女兒不在家時替她執拾那凌亂不堪的房間,結果反令女兒很不高興。這是因她輕忽了女兒曾表示,不要亂動她房中物的意願。這母親自己的好意,蓋過了女兒的意欲。 愛,要有聆聽的耳朵。太太給下班回來的丈夫開門時,那句似是埋怨的口脗:「怎麼這麼晚才回家?」,很多時候丈夫的回應是解釋:「因為塞車」「因為老板找我」「因為……」,但太太要的不是這個。其實太太這樣的口脗是在處理著她內心的焦慮;她希望丈夫知道,她多麼惦掛著他,藉此使自己不安的情緒得以釋放。丈夫若知道太太是處理心情,不是處理事情,給予太太聆聽的耳朵,就把對方真正需要的給予對方了。聆聽最高的境界莫過於能聽到對方的言外之音。我們與人相處,處理事情固然要緊,留意對方的心情和感受有時更為重要。 實踐愛,要在對方的位置上理解、聆聽、反應,要學習放下自己,這是基督徒生命的功課。耶穌說:「若有人要跟隨我,就當捨己,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,來跟隨我。」(路加福音9:23) 。「愛」是「捨己」。若要做到捨己,就要放下自己,包括放下自己的想法和自以為是的正確,進而改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愛對方,藉此顧及對方的心靈所需。 真正的愛,應以捨己跟隨耶穌的心對待對方。縱使對方有不完全的地方,但仍要去愛他/她。因為當人有不完全,或犯了錯時,他/她所需要的是理解和接納,而不是指責和批評。正像當一個違例駕車的丈夫被抄牌﹑收到罰款告票回家時,他想要的是太太的摟抱和安慰,而不是太太的道理和指責。我們實踐愛,背後的精神就是捨己,好讓神在對方的生命裡作改變的工夫。 請問,你﹑我待人的取向是甚麼?是凡事執著自己的意欲呢?還是事事懂得諒解別人呢?耶穌的榜樣是:「我來不是要人服侍,而是服侍人。」願我們同様肯把自我的生命交出,好讓神模造,進而被神使用得以服侍別人。  「要在愛中行事,就如基督愛我們,為我們捨己,作為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給神。」(以弗所書5:2)   作者: 周天馼(Anselm Chow) ,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澳洲家庭更新協會特約輔導員 澳洲人際基建總監
閱讀全文

Recent Comments by 周天馼 Anselm Chow

No comments by 周天馼 Anselm Chow ye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