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個輕鬆有效家長

           作個輕鬆有效家長

中國的《人民日報》曾在微博發起一個話題討論,問:“中國媽媽為什麼這麼累?” 引發熱議。其中有說: 中國媽媽太勤快了,“把你拉拔長大我容易嗎?” 有說: 中國媽媽太無私了,當媽之後就沒了自我;有說: 中國媽媽太容易擔心了; 有說: 中國媽媽控制欲太強了,她們把自己無法實現的願望傾注在孩子身上。比較集中的觀點說中國媽媽特別喜歡攀比,“你看隔壁家的小明怎麼怎麼樣等”。在這眾多的說法中,都反映出許多中國媽媽共有的特點,就是非常忙碌,非常操心,活得一點也不輕鬆。

外在的行為來自內在的心態。忙碌的家長,常反映了一種思考模式,就是“家長必須給予孩子全部的幫助和照顧,包括飲食、起居、生活、學習、處理自已的問題等。” 這種思考模式或者從來沒有說出口,它卻真真實實地存在大腦裡面,令家長們每天照顧孩子小心奕奕、各方保護、疲於奔命。如果這種養兒方式帶來美好成果,孩子們都成熟、成功、有責任感,那辛苦一些大概也值得。最不理想的是,家長付出這麼多,做得這麼勤快、疲累,孩子卻不爭氣、不成熟、沒責任感。

研究指出,孩子的成熟度及責任感與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控制程度,兩者之間是有關係的。研究把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控制程度分作三類,分別是告知、教導、授權。告知是: 我說,你去執行。教導是: 我解釋,你去明白。授權是: 我引導,你找答案。第一類孩子在被動的位置,不用動腦筋。第二類孩子半被動半主動,要動一些腦筋。第三類孩子在主動的位置,而且要動許多腦筋。從思考度角度看,第一類孩子屬低思考度,第二類孩子屬中思考度,第三類孩子屬高思考度。可以想像得到,三類孩子中,第三類的孩子更成熟、成功、有責任感、有思考能力。如果家長太勤快,把孩子自己份內的事都給做了,把孩子要思考的都為孩子思考了,把答案都告訴孩子了,很大機會孩子就是第一類,不主動、不動腦筋、不成熟、沒責任感、不為自己人生作思考。

如果我們想孩子成熟、成功、有責任感、為人生作思考,我們就要在某種程度上,隨著孩子的長大,刻意逐步地減少“告知”和“教導”,而給予更多的“授權”。

更多的授權,帶出了使用孩子內在資源的問題。以下的概念對作父母非常重要:

  1. 每個孩子都已經具備使自己生活得更好的內在資源。
  2. 神已給孩子極其豐富的內在資源,並且這資源越用越有。
  3. 父母要動用孩子裡面的豐富資源。
  4. 人的內在資源若不使用,將會退化。例如,太空人在太空沒有體重壓力,因此要每天做有壓力的機械運動,否則回到地球時走不動。如例如,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要去除走路磨損關節的錯誤觀念,适當地每天走路反而更好。又例如,用娛樂節目等外在資源解決內裡苦悶,而不是從內心尋找解決辦法,將會越來越消極和無能。

那麼,如何使用孩子裡面的內在資源呢?基本上是:  父母少做些,孩子多做些。以下是一些提議作參考。

1.對孩子:

  • 孩子的事孩子做, 例如上下椅子、綁鞋帶。
  • 多對孩子說“等一等”。孩子學習忍耐,是動用他的內在資源。
  • 告訴孩子別人也有需要,“我需要休息一下”。
  • 邀請孩子分擔工作,每天按他的能力給予一些家務。
  • 要容許孩子犯錯誤、遭挫折。
  • 尊重孩子的選擇,刻意不干預。

2.對自己:

  • 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。刻意少理。
  • 鼓勵孩子自己處理,而不要快快給幫助。
  • 降低要求。而且,不要把自已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攀比。
  • 設身處地想一想孩子的感受,“我這樣做會不會令孩子感到很煩呢?”
  • 明白什麼對孩子最好,相信孩子能做到。
  • 學習常常感恩,這對精神健康和情緒管理,都有莫大益處。

3.要把孩子交托給神
聖經說:“敬畏耶和華的,大有依靠。他的兒女,也有避難所” (箴 14:26) 。你相信這話嗎?

讓孩子承擔責任、經歷難題是很重要的。哲學家蘇格拉底說:“逆境是人類獲得知識的最高學府,難題是人們取得智慧之門”。中國古人說: “福兮禍所伏, 禍兮福所倚” 。而聖經有這樣的教導: “人在幼年負軛,這原是好的。” (“When we are young, it is good to struggle hard”(哀 3:27)。你願做有智慧而又輕鬆的家長嗎?

 

作者: 周天馼(Anselm Chow) ,
心理輔導及治療師
澳洲家庭更新協會特約輔導員
澳洲人際基建總監

Comments are closed.